智库报告: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应更加规范
摘要:因此,要让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更加规范,不断完善政府责任划分与支出分配制度,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弥补地方收支缺口,确立地方资本性支出融资渠道。
中国发展网讯 11月9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发布专题报告,重点讨论“地方财政运行与财政体制改革”。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
报告在分析地方财政结构时特别指出,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土地出让收入并不完全可以由政府自由支配,这笔收入大约有四分之三属于成本补偿性支出,比如对拆迁农民的补偿,不能被全部当作政府的自有财力。 报告指出,财政收入主要靠税收,地方税收入来自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主要税种,如果这些税源出现问题,地方财政收入就会下滑。除此之外,地方财政承压的原因还有财政支出、财政政策和财政体系。比如,2013年以来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仅是2022年预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就达2.64万亿元,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了重要影响。报告表示,地方财政运行出现困难后,各地采取了不同解决办法,例如盘活闲置国有资产、矿产资源、景区经营权等,但在此过程中也衍生出一些问题。
为纠正各地在解决财政困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倾向,财政部10月25日印发《关于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指导意见》,在鼓励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各类国有资产盘活利用的同时,也明确要求严禁借盘活资产名义,对无需处置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处置或者虚假交易,以变相虚增财政收入。此前9月24日,财政部也曾印发《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强调要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持续整治违规收费行为,坚决防止收过头税,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不增加市场主体负担。
报告提出,要通过调整财政体制解决地方财政困难。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激发社会活力的同时减轻政府支出压力。例如,公共产品的供给可以交给市场的政府就不要插手,一些混合公共产品可以由政府与社会合作提供。如果政府包揽过多,相应的财政支出就会增加。其次,要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职能,根据政府职能定位明确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事权包括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各级政府对应不同职能。现实中,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存在不够规范、法治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因为承担上级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基层县乡级政府的财政压力很大,很多属于上级政府的事权被分配给了下级政府,下级政府因此承担更多支出责任。因此,要让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更加规范,不断完善政府责任划分与支出分配制度,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弥补地方收支缺口,确立地方资本性支出融资渠道。
报告最后强调,财政体制改革涉及到财政事权、支出责任、转移支付体系、政府间收入划分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是保证地方财政运转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责任编辑:刘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