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应更大幅度参与到国际货币体系中
摘要:报告建议,要“抓住”窗口期,增强国际影响力。利用好金融政策调整与国际政策的协调,扩大内需、优化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政策调整与国际政策协调。中国既不是边缘国,也不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国,需要更大幅度参与到国际货币体系中,现在华人参与更高级别国际组织的比例较低,我们的人才要更多参与到现有体系中,比如世界银行、IMF等。另外,要在“一带一路”国家和金砖国家推行人民币的使用,使这些国家和中国经济成为一种互补关系,在国际政策协调下让这些国家持有更多人民币资产,减少美元加息的影响。
中国发展网讯 近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在线举办。本次分析会聚焦“美国加息对我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何青代表课题组发布报告。
报告指出,疫情以来欧美国家采取了非常大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很多通胀问题。从2022年开始,持续通胀成为美联储必须要面临的一大问题,特别是全球供应链受到影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产品出口国,疫情下出口受到影响。一方面是美国需求持续旺盛,另一方面供给出现问题,导致通胀预期不断上行。报告判断,9月美联储应该会加息,区别在于75点或100点的选择上。
报告认为,在过去天量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实体政策的发展落后于货币的供应,再叠加供应链失衡,导致大量国家进入高通胀阶段,全球经济在高度不确定下,高通胀将是中长期的。原因在于,一是供应链产生逆全球化趋势,供应链成本急速上升、安全受到影响,低成本时代或将结束。二是在全球加速老龄化的过程中,全球劳动力过剩的时代已基本结束,进入劳动力紧缺时代。三是在过去十年,能源公司并没有扩大产能,供给有限,随着需求的上升,能源需求持续旺盛,同时,地缘政治冲突将导致能源价格极大的不确定性,全球气候变暖也带来能源价格更大的不确定性。
报告指出,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债占比比较低。中国外贸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在逐渐下降,慢慢转向内需方向。中国现在货币政策相对独立,欧美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通胀率很高,但生产能力相对有限,而中国的生产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在2020年较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出口表现相对较好。原因在于,虽然欧美国家加息抑制了总需求,但它们需要大量进口中国产品平抑物价水平,使得中国的出口表现相对良好。中国最大的挑战还是疫情对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挑战,以及经济是否能够保持正常运行。
报告指出,从过去的情况看,美联储的指数在90-110上下波动,美元指数已经接近上行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贬值空间有限,同时,在本轮美元加息的情况下,全球货币贬值纯粹因为美元指数上升,除美元之外,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还出现了短暂持续升值的状态,所以,不必担心人民币大幅度贬值,适度贬值体现了人民币更加有弹性和韧性。
报告建议,要“抓住”窗口期,增强国际影响力。利用好金融政策调整与国际政策的协调,扩大内需、优化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政策调整与国际政策协调。中国既不是边缘国,也不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国,需要更大幅度参与到国际货币体系中,现在华人参与更高级别国际组织的比例较低,我们的人才要更多参与到现有体系中,比如世界银行、IMF等。另外,要在“一带一路”国家和金砖国家推行人民币的使用,使这些国家和中国经济成为一种互补关系,在国际政策协调下让这些国家持有更多人民币资产,减少美元加息的影响。
报告强调,更关键的是做好自己,要扩大内需、优化产能和调整产业结构。只有这样,中国的产品才能在持续经济增长过程中和全世界进行交易,成为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刘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