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金融路径
摘要:2019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立足于服务大局、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建议通过进一步增强农村土地担保属性、促进经济金融乡贤回归、尽快出台普惠金融促进法等三种方式创新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供给模式,提升乡村金融服务效率。
孙涛
2019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立足于服务大局、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建议通过进一步增强农村土地担保属性、促进经济金融乡贤回归、尽快出台普惠金融促进法等三种方式创新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供给模式,提升乡村金融服务效率。
一、进一步增强农村土地担保属性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探索农业农村信贷模式。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也提出,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扩大农村资产抵押担保融资范围,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规模。目前,农村地区金融薄弱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农村金融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从金融供给的角度主要是担保物融资能力有限。
全国人大代表、中原银行董事长徐诺金接受采访时表示:“担保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信贷市场上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部分解决农村金融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难题,而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的财产土地,因担保具体规则和流转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限制,并未真正成为金融产品中重要的担保财产”。为此,徐诺金代表提出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高土地抵押融资能力的建议,以此扩展农业融资渠道,推动规模农业发展。
二、推进金融顾问职业化、加快乡贤回归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介绍,金融顾问制度让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走出牌照限制、走进企业和经营实体开展综合金融服务。郑亚莉代表表示,“无论是纵向还是从横向比较来看,要推动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绝不可以将着眼点只盯着银行‘信贷’一项,需要有专业的人才队伍、配套制度,为其解决金融等问题。”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表示:“从2017年到2021年,五年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25万亿元,过去两年就压减11.5万亿元。五年时间内处置不良资产约12万亿元,最近两年处置6万多亿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状况趋于改善,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一批高风险企业和违法违规金融机构得到有序处置。P2P网贷机构全部停止运营,未兑付的借贷余额压降到了4900亿元。”
可以看出,我国银行资产管理越来越“透明化”,金融降杠杆取得阶段性成果,金融行业产能过剩得到根本性扭转,而大量金融从业者同时也面临着分流及金融细分行业职业的结构化调整格局;同时,金融是吃“青春饭”的行业,大量50后从业者面临内退的尴尬情形。对于这部分的金融从业者,可以回归家乡、或沉淀到基层,发挥金融从业时间长的优势、为社会贡献余热,转型为金融顾问职业从业者。
这些“乡贤”回归,在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可以有效防范经营实体的金融风险。通过金融顾问这个为乡村实体提供金融服务的专业群体,充分发挥其企业及个人的“金融医生”、基层政府的“金融智囊”作用,搭建起三方沟通的桥梁,帮助解决经营实体和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打通融资方与投资方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三、尽快出台普惠金融促进法
2016年12月26日,兰考县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初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以数字普惠金融为核心,以金融服务、普惠授信、信用信息、风险防控为基本内容的“一平台四体系”模式。
中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诺金表示:“基于以兰考试验区为代表的我国普惠金融改革实践,制定出台涵盖基本金融服务权利、明确金融机构义务、政府部门激励引导和监督职责等内容的普惠金融促进法,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更好发挥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积极作用。”在徐诺金董事长看来,现行法规体系在公民基本金融服务权利保障方面,主要体现在农民工工资支付及金融消费者基本权利保障上。而作为保障公民基本金融服务权利核心的普惠授信,却没有系统性的法律进行规范。为此,他坚持建议出台普惠金融促进法,保障公民基本金融服务权利。
责任编辑:刘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