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人才培养取决于教育环境和教育制度的成功变革
摘要:创新驱动的新动能和中国现代化的行稳致远,离不开最可宝贵的人才要素,而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环境和教育制度的成功变革。
近日,2020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在上海举办,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表示,创新驱动的新动能和中国现代化的行稳致远,离不开最可宝贵的人才要素,而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环境和教育制度的成功变革。
贾康表示,2020年是中国充满挑战和压力的“大考之年”,经过经济下行过程中突发疫情的考验,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复苏,二季度开始,从市内交通到铁路民航等远途出行先后恢复,复工复产积极推进,网上经济保持高增速,移动用户和使用时长继续增长。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外资各方面数据总体向好,1-9月经济增速已回到正增长区间。具体观察,地产销售额、乘用车销售额增速回升;工业活动稳中见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首度转正,其中制造业投资平稳,基建投资保持高增速;服务类和场景类消费快速修复带动整体消费持续向好。通胀仍处于下行区间,PPI回正幅度短期减弱。流动性环境仍保持宽松格局。从十一长假期间的市场繁荣表现、景气上升趋势和总体防疫能力,可预测今年第四季度的大概率情景,是季度经济增幅继续上升,有望把全年经济增幅拉到2%以上。年度的就业、物价等必成指标,都有望达到。
贾康表示,从国际来看,仍呈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挑战因素不断交织,新冠疫情让本来“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债务、高风险”的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已由疫情危机演变出经济危机和大量经济体的治理危机,国际贸易和投资受到严重冲击。近期,全球处于政策变化、美国大选、欧美及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国疫情不确定性的“三重叠加”,一方面这三大不确定性“迷雾”有望在四季度清晰化,另一方面,不确定性的演进,很可能继续严重扰动全球经济修复节奏,令市场波动性和不良预期上升。从当下看到中长期,全球经济增长更依赖“创新发展”形成新动能,并在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中消减逆全球化、极端主义、民粹主义、霸凌主义等不良倾向的影响。
贾康表示,今年是中国谋划“十四五”发展思路关键一年,中央五中全会将提出系统性的建议和指导精神。“十四五”经济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虽增速换挡但韧性明显增强,尤其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初步对接以结构优化为主要支撑的中高速、高质量发展道路,但引领新常态的“L型”转换仍有待确认。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以“三去一降一补”为切入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即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贸易结构进一步多元化,对单一经济体的依赖度逐渐下降;“新经济”亮点频出,市场供需联通机制更加完善、冲击阻断风险有效降低;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连续6年超过投资。在这一基础上,展望“十四五”,中国既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需要迎接挑战与考验,也将站在第一个“一百年”的新起点上,以“内循环”为主体、“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指导方针,打造新发展格局。预计“十四五”期间,将更聚焦于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升“产业生态”水平,促使我国继续大踏步跟上时代,在追赶发达经济体过程中力求发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开创中国改革开放大道上的新局面。
贾康表示,基于以上背景,本次会议主题为:“十四五”期间的经济转型升级,并把“教育体制改革”也列为讨论重点。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创新驱动的新动能和中国现代化的行稳致远,离不开最可宝贵的人才要素,而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环境和教育制度的成功变革。当前,教育部已陆续开启教育“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夯实教育和人才培养这一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破解“钱学森之问”,意义非同小可,本次会议就教育改革话题展开探讨的必要性,也因此而凸显。
责任编辑:张洽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