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 点击搜索
首页 健康 正文

河北省第四届园博会邯郸开幕,国内外专家共话健康宜居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2020-09-18 20:02 中国发展网
园博会 宜居

摘要: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亚洲园林学会名誉主席、同济大学教授卢耀如表示,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一是要高举生态文明的建设战略思想,要更多反映生物多样性,合理、高效地开发资源,发展清洁能源、绿色资源,更好地防治自然灾害。二是要摆好位置,从京津冀三位一体来考虑。三是要很好地发展科学技术。

“绿水青山西湖畔,千年古都邯郸见。”9月16日,河北省第四届(邯郸)园林博览会盛大开幕。当天下午,组织召开了国际学术交流会,共话健康宜居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众多院士、国际组织领导、国际大师及国内外专家通过现场演讲和网络直播方式,就绿色空间营造、城市韧性、公园城市、城市生态、城市设计与城乡风貌等话题展开交流研讨。数十家媒体对交流会进行了报道。

1

为历史古城走向复兴提供新思路

邯郸市副市长杜树杰主持交流会开幕式,并向参会嘉宾表示欢迎。他介绍,邯郸是文化厚重的历史之城,风景宜人的美丽之城。近年来,邯郸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提高产业转型升级,激活城市发展活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希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为邯郸转型升级献计献策,提供新思路、新方案,同时也希望通过学术交流,搭建一个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平台,推动邯郸城市建设。

2

邯郸市副市长杜树杰主持交流会开幕式

河北省住建厅副厅长李贤明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他表示,河北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创建园林城市和举办省园博会为抓手,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品位,营造健康宜居的生态环境。此次会议将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打造健康宜居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示,对推动河北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

河北省住建厅副厅长李贤明发表致辞

亚洲园林协会主席、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奥斯曼·莫哈末·塔希尔也通过视频发表了致辞,希望来自不同背景和专业知识的演讲者和参会嘉宾分享观点、技术、经验和资源,以帮助大家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活。

4

亚洲园林协会主席奥斯曼·莫哈末·塔希尔发表致辞

开幕式之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亚洲园林协会名誉主席、同济大学教授卢耀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水资源协会主席夏军,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原院长王才强,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李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未来城市实验室主任冯长春,奥雅设计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李宝章等专家分别做了主旨报告。专家们提出,当前,地球健康、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新挑战,也给中国城市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需要多借鉴学习先进国家的实践经验,探索公园城市、韧性城市等更适应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新模式,实现绿色发展和更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亚洲园林学会名誉主席同济大学教授卢耀如表示,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一是要高举生态文明的建设战略思想,要更多反映生物多样性,合理、高效地开发资源,发展清洁能源、绿色资源,更好地防治自然灾害。二是要摆好位置,从京津冀三位一体来考虑。三是要很好地发展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表示,人类健康是我们最关心的,但不要忘记我们生活在环境里面。人体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要一体化来考虑,从医学管理和健康管理角度,要一体化来推进,才能真正实现各自目标,形成真正健康的星球。未来会遇到气候变化、海平面的变化、地表水的变化、灌溉活动、人类水利活动、土地利用的变化,都会带来水循环的变化。地球是完整的整体,怎么在变化的环境下,能够把有害的部分降到最低,把有利的部分发扬的更好,促进地球更加健康,从而能保障人类的健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国际水资源协会主席、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夏军表示,中国城市化面临水安全方面的巨大挑战,如何建设应对环境变化压力具有韧性的城市,城市的绿色发展怎么应对环境变化,来建设我们的城市,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城市的绿色发展和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水作为联系和水作为纽带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要增加韧性和弹性,就要加强水循环,包括城市规模发展,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最终要达到城市生态和人类可持续,这是非常重要的,城市规划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原院长王才强表示,亚洲城市密度远远比其他地区城市要高,很多城市的规划是不持续性的,重要的是怎么样做正确的规划。现在面对新的趋势,比如人口老龄化、颠覆性技术、共享经济、共享交通、远程办公、全球气候转变等等,在将来步行或者是自行车会增加,很多城市已经步入了高密度。在新加坡进行了未来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尝试,致力于考虑怎么赋予环境更多的灵活性、更多的适应性。

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李雄表示,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人均GDP、第二产业的占比,对于绿地率的影响是最大的。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是目前我们国家城市绿色发展的三种最主要的目标,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特点。天府新区一定要规划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的特点,让中国城市绿色发展遇到了新的机遇。建设公园城市,要从空间层次、生态体系来考虑。另外要思考的问题,怎么对景观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价。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原主任、未来城市实验室主任冯长春表示,宋代建的赣州老城福寿沟系统,是中国最早建设的韧性城市,规划建设的方法很科学,解决了城市防洪排涝排水的问题。有五大功能,担负着城市防洪防涝排水功能,调节和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改变了城市景观风貌,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创造了经济效益。现在要建立韧性城市,包括海绵城市,从水来解决城市的排水问题,城市居民的需求,同时使城市要有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等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奥雅设计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李宝章表示,我们既不能照搬过去,也不能照抄西方。要寻找中国的现代景观,回归景观的社会与生态属性,与国际接轨。兼有功能性、社会性、生态型与精神内涵的,个性化的生活景观。中国有很多古老的城市,中国是古老的文明,但是我们的命运和我们的存在,在于我们要常做常新,守住我们的传统,永续创新。

国际大师、专家论道城市可持续发展

16日晚,国际景观大师、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玛莎·施瓦茨做了一场题为《应对气候危机的设计》的专题报告。她结合中国城市的发展状况提出,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迫在眉睫,景观师可以通过设计生活空间来应对气候变化。之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周宇舫、奥雅设计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李宝章、英国奥雅纳集团城市创新中心总经理张祺等专家与玛莎·施瓦茨进行了对话,对中西方景观语境、未来景观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17日全天,举行四场主题论坛,其中两场完全以网络直播形式进行。来自美国、英国、荷兰、法国、泰国等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以及思邦、怡境、笛东、赛肯思等知名企业的专家,分享新理念,展示新案例,为邯郸市和河北省风景园林建设与未来城市发展提供许多有益启示。

由于疫情影响,本次大会实行创新式云端模式。大会期间,通过智能视频直播技术实时连线全球专家,并利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手段进行传播分享,让不在会场者也能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园博精彩,聆听专家智慧。

多项主题活动让园博会精彩纷呈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是东出西联、通南达北的重要节点,有“钢城”“煤都”和“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之称。2017至2019年,河北省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省园博会。在邯郸举办的是第四届河北省园博会。

邯郸园博园总占地面积4242亩,规划建设了核心文化游览区、生态湿地保护区、生态修复实践区、地域特色展示区、钢城农趣服务区、齐村民俗体验区和涧沟农旅文化区等7大功能区和13个地市园。园博会期间,以“生态、共享、创新、精彩”为目标,共策划7类共18项活动,内容涵盖学术交流、园林展示、文化创意、商业洽谈等多个方面。

本次国际学术交流会由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邯郸市人民政府承办,亚洲园林协会支持,中国风景园林网、国际设计网策划执行,是园博会一项重要活动内容。据了解,交流会结束之后,还将对专家发言结集出版,为各地发展和行业研究提供借鉴。

责任编辑:张洽棠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